首页 >> 印度田菁

放弃高收入回乡发展养殖带动乡民致富2万字茉莉

时间:2022/06/30 12:11:16 编辑:

放弃高收入回乡发展养殖带动乡民致富

陈世民搬运当天捡好的鸭蛋

一边是带领乡邻们脱贫致富的美好愿景,一边是扩大产业规模遭遇的资金瓶颈。面对梦想与困惑,麻城市铁门岗乡走马岗村的42岁村民陈世民仍坚持当初的选择:始终坚信产业扶贫之路是宽敞的,不后悔放弃南方城市发展势头正猛的事业,回到家乡创业。

舍弃优厚待遇回乡创业发展养殖

6年前,看到有山有水的家乡仍然不富裕,陈世民放弃在广东承包高校食堂的高收入,回到家乡承包乡里的沙丘水库及旁边的梨园山。

当时,这个地方草比人高,没有路、没通电、没通水,是一片荒坡。“之前来了五六个老板,看一个走一个,最后几乎没人愿意再来。”周仟村村支书卢传付介绍说。

陈世民经过仔细考察和分析,发现这块荒坡、荒水很有发展潜力,“水源好,水域大,适合养殖和发展生态农业。”

开发,得先开荒。拿定主意并签订承包合同后,一场“荒坡荒水”的“蜕变”运动由此拉开。

建房子、搭棚子、修路、加固水库、接通水电……说干就干,经过两年努力,他带领家人硬是将一片“荒草地”变成“聚宝盆”:高处被削低,低处被填高,杂草被除掉,“荒草坡”被开辟成“种植地”,“荒水”蜕变成“黄金池”。“开荒不仅是个苦活,更需要用钱来铺垫,仅修路我就出资60多万。”就这样,在“花光几百万积蓄、磨破几层皮”后,他初步建立起养殖基地。

2012年,他开始养鱼、养鸭并产生效益,年产值达到30万元。再后来,他又养起了牛、羊,规模进一步扩大。如今,他仅鸭子就养了2.3万余只,还有牛羊一百多头,年产值达到180万元,“高峰期时,光鸭蛋每天就能收四五十筐。”

逐步扩大规模带领乡民共同致富

“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富才算富”,陈世民始终把这句话记得最牢。无论哪家有困难,他总是想方设法给予帮助,坚持最大程度让利于乡亲。

扶贫助弱,是陈世民的第一个目标。随着规模逐步扩大,养殖基地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,而大多机会他都留给了“贫困户”、“病弱户”。“村里已有10多个人长年在这里上班了,都是家境不太好的家庭。高峰期时,这里就业人员达到50余人。”卢传付表示。

李华香是养殖基地附近村的村民,家中上有老下有小,外出打工总不放心,到陈世民的养殖基地上班后,一切都解决了。“以前在武汉上班,一个月才两千多元;如今在这上班,一个月能拿三四千元,不仅拿得比以前高,还能照顾家里,真的很感谢陈总。”聊天中,李华香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
为进一步加大带动脱贫的力度,自今年开始,陈世民正在和村里合作,推进“公司 农户”模式,号召农户“入股分红”或者“寄养分红”。“村民可入股参加公司分红,也可帮我代养牛,我按每头每年1500元的标准付‘代养费’,养得越多就赚得越多。”对此,卢传付表示,这是致富的好机会,是推动“精准扶贫”、推进“人人脱贫”的一个良好实践。

放眼望去,陈世民的养殖基地里,鸭子尽情地戏水,牛羊悠然地吃着枯草,有些“生态农庄”的模样。

计划打造成生态农业示范点盼资金支持

陈世民想把这个地方打造成农林渔牧创业园,山林里养鸡养牛养羊,水中养鱼养鸭,田里种稻谷,推广立体种养模式,让更多的乡民富裕起来。“你看这水库,水质好,模样俏,光养鱼可惜了,我准备在东南角开垂钓园,建农庄。水库北边的棚子是鸭舍,目前养殖能力达到近两万只,后面的林地里,马上将竖起十几栋猪舍,我准备朝万头猪的养殖规模挺进。西北角的那块空地,将种植有机蔬菜、水果和水稻。”陈世民边走边介绍。

陈世民的发展方向很明确,充分利用水库和林地资源,走绿色、循环、低碳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。在水稻田里养鸭、养绿萍,鸭粪、绿萍成了稻子的肥料,鸭子在稻田里吃虫子;猪粪、鸭粪产生沼气,供公司和周边农户使用;沼液和沼渣养鱼,水库里的泥用作水果和蔬菜的肥料。游客来了,不仅有吃有玩有住,回去时,还能亲手摘些蔬菜和水果带走。

但现实情况是,为建这个养殖基地,陈世民已投资380万元。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,他的流动资金捉襟见肘,维持发展都有困难,更别谈进一步加大投资。“如果资金能到位,我会一步步地将养殖基地打造成生态观光农业的示范点,到时可住、可玩、可吃,肯定能吸引更多人来这里体验生活。”言谈中,陈世民充满信心。他说,畜牧养殖和生态农业发展前景良好,目前,他已分别向政府和金融部门提出申请,希望能得到资金支持。

薇婷脱毛膏

腱鞘炎的症状表现为

天和追风膏

脱毛蜡纸

敬修堂养血生发胶囊的功效和作用

相关资讯